王海明:一个当代中国伦理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但见冰天一色、上下交映、六合澄明,不觉思如泉涌:当此际,最易解开思辨的奥秘之结。
第
1
则
生长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问题意识的最初萌芽
我1950 年生于吉林镇赉,在花草繁茂、虫鸟争鸣的小乡镇坦途长大。父亲是铁路工人,月薪50 多块养不起六个儿女,只好到处开荒种地。我常和二哥海宾锄地于烈日之下,挥汗如雨,便把背心浸过凉水穿上。一次,我问二哥:“怎样才能逃此苦海,求得富贵?”二哥说:“唯有读书。岂不知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我遂发愤读书。但没过多久,举国上下便开始了对成名成家、个人奋斗的大批判,开始了大立“公”字、大破“私”字、狠斗“我”字、把自己从“我”字中解放出来的“公字化”运动。我悲哀、我困惑、我寻求:人能否无私?为什么只要目的利己,则不论手段如何利人,都是不道德的?从此我便沉溺于伦理学研究。但很快我便意识到,不懂哲学,不知原因、结果、偶然、必然、本质、规律为何物,便无法研究伦理学。于是我又潜心哲学。到1983 年,经过14 年寒窗,七易其稿,完成了80 余万字的《新哲学》;其中有10 余万字是道德哲学。1984 年,我考上研究生,便在这10 余万字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新伦理学》。
第
2
则
走火入魔的年代:第一部伦理学著作的诞生
我每天都沉浸于伦理学思索之中:行路也思睡也思、吃饭也思病也思、乐时也思悲也思。就这样痴痴迷迷一直写到1993 年9 月,接近完成《新伦理学要义》,身体也垮下来了。我沉沉地对妻子孙英说:“此书若能出版,我便身患绝症,死无憾矣。”妻子嘤嘤啜泣。她1989年来到我身边,像桑丘跟随堂吉诃德,跟着我筑起人皆以为不可能的科学伦理学大厦。我终生感谢,她抛弃一切来陪伴我这么一个难以相处、整天写作、已近不惑之年而仍默默无闻的书呆子。我永远难忘,那一千多天海南岛上椰子树下,我俩就一个个伦理学难题的热烈争论。《新伦理学要义》凝结着我俩多少个“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幸福的日日夜夜啊! 1994 年元月,我在病床上完成该书的最后写作,送交华夏出版社,更名为《寻求新道德:科学的伦理学之建构》出版。
第
3
则
创造力迸发的年代:颐和园里探寻高深莫测的大力
1994 年2 月,我完全康复,便潜心系统发挥、论证、增删、修正该书的“科学的伦理学”部分。从此,我又几乎每时每刻都沉浸于对其思索之中。每夜一觉醒后的一两个小时是细细思考的时间。走路和骑车是慢悠悠地想。谈话、开会、娱乐或睡觉则潜在地思索。但深思的主要场所,是颐和园。我差不多每天上午都在家里阅读有关书刊资料,作好各种笔记;午睡起来,便带上它们去颐和园深思、写作。我先在湖里或运河游泳半小时,然后便坐在颐和园西南角的十分偏僻安静的团城湖边。望着湖对面的玉泉山、玉峰塔及其后连绵起伏的西山,顿时俗肠扫尽,便欣然命笔。写到隐秘困惑之处,就再望望湖光山色、听听鸟语虫鸣、闻闻草树清香,思维便又活跃起来,充满了探寻高深莫测的大力。但最妙的还是冬泳。漫长而又持续不断的绞尽脑汁的苦苦思索使我常感大脑有如肌肉过累般的酸痛。可一钻进冰水,便酸痛顿消、头清目明。出来穿上衣服,到昆明湖上小跑。但见冰天一色、上下交映、六合澄明,不觉思如泉涌:当此际,最易解开思辨的奥秘之结。就这样一直到2000 年,终于完成了这部《新伦理学》,送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屈指算来,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这部书竟专心致志撰写了16 年!
第
4
则
三卷本《新伦理学原理》的写作与出版
可是,当清样出来,我慢慢地校对且陶醉于老牛舐犊之快乐时,我蓦然发现,该书的论证总体说来还相当简单、粗疏和不充实。这种缺憾,后来唐代兴教授也看到了。他在研究该书的学术专著《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中写道:“其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看具有其逻辑体系的严密性,然在具体的综合与论述中却形成一种平面思维倾向并体现出某种程度的粗疏感。”于是,我立刻从第一页开始修改、增删和重写《新伦理学》。没想到又整整写了7 个春秋,于2007 年初完稿,作为《新伦理学》修订版,送交商务印书馆于2008 年出版。该版篇幅是第一版的3 倍,达150 余万字数。这150 余万字,我专心致志而置一切于不顾地整整写了22 年啊!这150 余万字,凝结着我多少心血、欢乐和悲辛!整整22 年,我几乎谢绝一切社会交际和亲朋往来而只做三件事:撰写《新伦理学》、讲课和锻炼身体。
吾师杨焕章先生早有警告:人是社会动物,如此心无旁骛独往独来岂不注定前途坎坷多难!诚哉斯言!但我惜时如金,无论如何也要将一切时间都尽可能用到《新伦理学》的写作上来。《新伦理学》就是我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比我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前途的坎坷和磨难又算得了什么?我无限欣慰的是,我总担心生前写不完的《新伦理学》终于彻底完成了;并且2007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料室按照校图书馆的项目要求,统计哲学系包括冯友兰等大师在内的所有学者的著作转引率,结果是:我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排名第一。
第
5
则
2017年新作《新伦理学原理》:新伦理学的结晶之作
然而,达尔文说,他的《物种起源》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篇幅不大:“这本书成功的另一因素是因为它的篇幅适当,这要归功于华莱士论文的出现,假如我按1856 年着手写出的规模出版这本书,那这本书将是现在的《物种起源》一书的四倍或五倍,而这样一来,便极少有人耐心地去读这本书。”可是,《新伦理学》修订版,全三册,按印张算来180 余万言。所以,刚刚出版,我就开始写一个简明本,但完稿时仍然70 余万字数,就连自己也嫌太长。尔后,大刀阔斧删改,写成20 万字,读了一遍,觉得缺乏论证,顶多算个纲要,更不满意。我的《国家学》和《中国经济特色》两书完稿后,感到《新伦理学》有关论述需要大改,于是进行第三次修改和压缩,终于在2016 年末,于三亚学院举砚台山坡书斋,完成了这部总算使自己满意的约55万字的《新伦理学原理》。该书不但篇幅约为《新伦理学》的三分之一,而且许多观点有较大改变、修正和更新。
选自王海明:《新伦理学原理》自序(商务印书馆2017年8月版)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微信号:cpwenjin
官方淘宝店铺: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新浪微博:@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